01-06
14:27
烟台市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情况
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 党组成员 副局长 孙成列
各位新闻单位的朋友:
上午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烟台市海洋牧场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烟台视察中集来福士期间强调:海洋牧场建设是发展趋势,山东可以搞试点。一年多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积极践行总书记指示,加快建设山东海洋牧场综合试点烟台先行先试区,全力打造海洋牧场示范之城。目前,全市拥有省级以上海洋牧场30处,其中国家级14处,占全国总数1/8,数量居全省首位,海洋牧场总面积超过105万亩,海洋牧场产业链产值突破500亿元。
下面为大家做简要介绍。
一、抓统筹,制定扶持“政策包”。加强海洋牧场建设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邀请国内海洋牧场研究专家杨红生指导编制《烟台市海洋牧场发展规划(2019-2025年)》《关于加快海洋牧场建设的实施意见》《烟台市现代化海洋牧场试点建设实施方案》,2019年8月21日经市委海洋委第二次全体会议研究通过印发实施。促进海洋牧场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组织装备、育苗、养殖、加工、流通、旅游企业和科研院校近百家单位共同组建海洋牧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举办烟台市海洋牧场发展论坛、烟台海洋牧场产品博览会,共同促进现代化海洋牧场的产业化发展;强化平台建设,汇聚创新合力,新增省级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8家,总数达到19家,占全省1/3。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烟台经略海洋产业投资基金,首期规模1亿元,主要投向海洋牧场、海工装备、海洋科技、海产品养殖、生鲜加工等。引导银行、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推动海洋牧场全国首单保险在我市签订。用好信息手段,打造“智慧牧场”。先后投入近亿元,整合牧场数据资源,完善海洋生态环境在线监测、海洋牧场观测和海洋经济运行监测网络,搭建海洋综合管理大数据平台,支持海洋牧场实现“可视、可测、可控、可预警”。
二、抓项目,实施示范引领。加快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综合试点工作,集中培育莱州湾东部、庙岛群岛、四十里湾、丁字湾等4条海洋牧场带。莱州湾东部海洋牧场带,以莱州明波、蓝色海洋等企业为龙头,建设海洋牧场和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新型海岸带田园综合体。庙岛群岛海域海洋牧场带,以长岛弘祥、长岛佳益、中集蓝等企业为龙头,建设海洋牧场和深远海装备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海洋生态文明综合实验区样板。四十里湾海洋牧场带、烟台南部海域海洋牧场带,以烟台清泉、山东海洋、富瀚海洋、恒源生物等企业为龙头,建设海洋牧场和滨海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新亮点。全面启动10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项目建设,目前,长岛宏祥、莱州明波、富瀚海洋等5个项目提前建成运营。2019年5月25日,中集来福士自主研发设计的深远海智能化网箱“长鲸1号”在长岛投产,创造了两个世界第一和五个全国第一,成为引领全国海洋牧场建设的示范工程。2020年,总投资3亿多元的10个示范项目将全部投入运营,以点带面,逐渐形成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三产融合试点牧场,为全省乃至全国探索海洋牧场多元融合发展提供烟台经验。
三、抓融合,带动现代渔业提质增效。把海洋牧场建设作为推进渔业转型升级的主引擎,示范推广“海工+牧场”、“陆海接力”、“大渔带小渔”绿色健康养殖三大模式,将水产养殖、精深加工与旅游、文化、康养等深度融合,加快海洋渔业由单一产业向全产业链融合发展转变。预计全年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1110亿元以上;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万元,同比增长7%;休闲渔业产值51亿元,同比增长13.5%。开发区蓝色种业硅谷、莱州蛤蜊小镇启动建设,全市新增全国示范推广水产新品种3个,总数达到8个,约占全国的1/6。全市新增省级水产原良种场4个,省级以上总数达到21个,数量全省最多。将渔业资源修复与全国海洋日宣传有机结合,成功举办2019中国·烟台首届海洋放鱼节公益活动,共计1万人参加活动,取得了良好宣传效果,全市共争取涉农增殖放流总资金5453.5万元,放流苗种7.8亿单位。
四、下步工作重点
下步,我们将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烟台重要讲话和指示,充分发挥烟台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把海洋牧场建设作为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增殖渔业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海洋农牧化的重要途径,高标准建设海洋牧场示范区、高科技支撑海洋牧场体系、高水平建立海洋牧场管理体制机制、高效益获取海洋牧场运营成果,推进海洋牧场向绿色化、企业化、工程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
一是启动海洋牧场“百箱计划”。依托中集来福士技术优势启动实施“百箱计划”,注资10亿元成立烟台深蓝海洋牧场公司,通过集团化运营,计划建设深海大网箱100个,集中打造“烟台鱼”。
二是培树海洋牧场示范典型。以30个省级以上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做好海洋牧场多功能平台、观测监控预警、岸基服务配套完善,加快构建集垂钓、体验、观光、美食、科普等于一体的新型海洋牧场建设示范区。争取新增4个省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省级以上海洋牧场总数达到34个。10个重点示范项目全部投产运营,新建4个重点示范项目,创建可复制的发展模式在全市推广。
三是引导企业联合创新、转型升级。发挥海洋牧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纽带作用,在苗种规模化繁育、病害防控、智能化网箱设备研发等方面进行应用型科技成果转化。利用好10亿元的经略海洋产业投资基金,扶持企业壮大规模、健康发展。
未来我们将把海洋牧场与生态渔业发展、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关联产业发展等工作有机结合,通过实施海洋牧场种业支撑、海洋牧场分类建设、海洋牧场装备与信息化、海洋牧场“新六产”、海洋牧场管理提升五大工程,推动现代渔业由近海向深远海发展,增强现代渔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海洋强国和海洋强省作出烟台贡献。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14:27
2019年烟台市海工装备产业情况
烟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张宏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十九大更是明确要求“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开发海洋、经略海洋,拓展蓝色经济空间,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业。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是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是加快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烟台作为一个工业大市、海洋经济大市,海工装备产业的发展已积累了雄厚基础,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拥有一流的海工企业。我市现有规模以上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企业26户,形成了以中集来福士、杰端集团、中柏京鲁船业、蓬莱巨涛重工、大宇造船为骨干的海洋工程装备及配套企业群。其中,中集来福士是国内唯一、全球六大具备批量建造半潜式平台能力的企业,是省内唯一通过DNV(挪威船级社)三体系认证的企业,拥有全球最大的2万吨大吊、18米深水码头等完善的海工装备生产设施,建成了烟台、龙口、海阳三个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了从研发设计到批量化建造、运营、融资租赁、配套的产业链条;杰瑞集团是我国最大的油田增产作业设备生产企业,是我国油气装备领域市值最大的民营上市公司,产品广泛用于海上油气资源开发,销往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30多个重要油气生产国家和地区。二是拥有一流的海工产品。我市是全球四大深水半潜式平台建造基地之一,是山东省高端装备产业(船舶及海工装备)制造基地,海洋平台、油田装备、特种船舶研发制造水平国内领先,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半潜式钻井平台、世界第一艘30万桶圆形储油加工船、世界第一条半潜式游艇专用运输船、全球最大功率压裂车等多个国内外第一均建于我市,烟台造海工产品已成功走向北美、南美、巴西海域、北海冰区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国际主流市场高度认可。三是拥有一流的研发队伍。我市现有海工装备研发人员1000余人,建成了国内唯一的国家级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研发(实验)中心。世界顶级的挪威船级社、美国船级社和国际知名供应商、欧美著名设计公司等机构目前均已入驻我市,省级油田固压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已在我市投入使用,并与中国海洋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知名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海工装备领域科研水平达到国内领先。
2019年烟台海工装备产业预计实现产值650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大幅提升。
(一)突破发展亮点频现。烟台中集来福士:继“蓝鲸1号”之后,时隔2年升级版的“蓝鲸2号”再次从烟台建设母港开赴南海执行可燃冰开采任务,实现了海洋工程能源及动力系统优化的重大突破。突破性设计并交付国内首座坐底式智能网箱“长鲸一号”,助力我国渔业养殖由近海挺进深远海。中集“泰瑞号”作为发射船、海阳基地作为合练基地,助力我国首次火箭海上发射试验成功,为我国建设火箭海上发射母港奠定基础。按时按预算交付巴西国油P71 FPSO船体,在海洋油气生产领域实现新突破。“中集海洋油气研发中心”“中集海洋新动能研发中心”挂牌成立,开始进军海洋科技研发最前沿。杰瑞集团:不断扩大在石油/天然气、电力、环境治理三大领域领先优势,全年实现产值70亿元,同比增长80%;今年成功推出了全球最大的电驱压裂成套装备,形成了一套功率密度高、体积小、模块化、成本低、就地供电、无环境污染的压裂作业装备及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及装备垄断,将我国页岩气开采成本降低46.7%。蓬莱大金海洋重工发挥海上风电装备核心技术优势,成功进军风电市场,海上风电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全年实现产值14亿元,同比增长85%。另外,蓬莱巨涛在手订单合同额超过60亿元,产值突破10亿元。
(二)创新发展硕果累累。中集来福士“超深水半潜式平台”、杰瑞“电驱压裂橇”分别获得首届“市长杯”工业设计大赛金、银奖;招金膜天承担的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项目,实现了大中小型海水淡化成套装备的规模化生产;海洋牧场平台、高端邮轮游艇、海上清洁能源综合供给平台等一大批新产品、新技术取得新进展;山东深海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被认定为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杰瑞石油等5家企业被认定为山东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蓬莱京鲁船业、东方威思顿等企业20个产品被认定为2019年山东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21个产品列入《山东省高端技术装备新产品推广目录》,10个产品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装备。
(三)战略发展布局跟进。一是参与中国海工战略重组。烟台代表山东方积极参与中国海工战略重组,并加快启动建设中国海工北方总部。加强与招商、中集等沟通协调,明确了重组后的中国海工在烟投资方向。注册成立了烟台海工工程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投资主体。确定了山东方出资方案。12月18日,市政府与中集集团签署了《共建中国海工北方总部战略协议》,并同时举行了中国海工北方总部揭牌仪式。二是海天结合规划建设中国东方航天港。依托中集来福士海上平台建造优势,抢抓“一箭七星”首次海上发射试验成功机遇,7月16日,市政府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简称航天一院)、中集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全力打造以“一港四中心”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东方航天港”;三方共同打造以海上发射母港为核心,辐射形成集火箭研发制造、发射平台制造、航天测控服务等全产业链的“中国东方航天港”。三是在手一批新建、扩建海工项目。蓬莱巨涛计划投资5亿元,新增4万标准吨生产能力,年新增产值10亿元以上;京鲁船业与潍柴集团合作公务艇项目,总投资5亿元;蓬莱大金计划投资3亿元进行技术改造和产能升级,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将达到50亿元,出口创汇35亿元。
(四)服务发展保障有力。针对海工装备企业资金需求量大的特点,重点解决融资难题。2019年,共为台海集团、中集来福士争取国家工业强基、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资金2.2亿元,市级制造业强市安排资金2.8亿元,用于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组织举办烟台市造船企业银企对接会,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烟台银行、恒丰银行等金融机构与烟台中集来福士、蓬莱中柏京鲁船业等企业达成意向5个。下一步,烟台市将联合招商局集团、中集集团及其他产业资本战略合作伙伴,在中国海工战略重组同时,设立海洋产业基金,为海工装备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我们将继续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新旧动能转换为动力,以培育大产业、大企业为着力点,以扶持中小企业为基本点,以战略合作、项目建设为支撑点,努力推动海工装备产业创新发展、突破发展、领先发展,为建设制造业强市、海洋经济大市发挥更大作用、贡献更大力量。最后,再次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关注烟台海工装备产业发展,支持烟台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谢谢大家!为导向,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