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14:41
2019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情况
烟台市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刘忠彦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
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首先,我代表烟台市科技局向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烟台科技发展的媒体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9年,全市科技系统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部署,紧扣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需求,创新思路,积极作为,推动各项创新指标稳步增长,取得了“五个一批”的新成效:
一是聚焦创新主体培育,推动政策落实,一批科技型企业快速成长。按照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要求,把高企培育作为首要任务,深入组织挖潜,强化精准服务,新入库培育企业296家,总数达422家;新增高企182家,同比增长119%,总数达635家。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7.02%,增幅全省第二;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8.2%,高出全省平均值8.3个百分点。在科技型中小企业方面,1242家企业通过国家备案,约占全省1/6,居全省第二位。在推动科技型企业政策落实方面,坚持部门联动,联合财政、税务在全省率先搭建“科技企业培育服务平台”,开启精准服务科技企业的新模式,共同引导企业享受创新政策红利。全市804家企业获得2019年省市县三级研究开发经费补助2.35亿元,企业数和资金数分别同比增长163%和97%,申报企业数及获批资金数均排全省第2位;1151家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55亿余元,企业数和资金数同比增长71%和109%,均实现跨越式增长。
二是聚焦重点产业需求,加快技术攻关,一批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额达189亿元,居全省第二位。聚焦制造业强市、乡村振兴、经略海洋等重大战略,组织实施市级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安排市级科技项目150余项,其中重大科技创新项目26个,着力强化关键技术攻关。全力做好对上争取,5个项目列入厅市联合支持,46个项目入选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共获资金补助4.6亿元。中集“蓝鲸2号”、荣昌“红斑狼疮新药”等一批关键技术相继攻克,填补了国内空白。科技成果方面,22个项目被授予省科技奖,约占全省的1/5,6个牵头项目被授予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居全省各地市第一位,创历史新高;1项卫生项目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是我市历史上的第一项医疗卫生领域一等奖。
三是聚焦创新体系建设,打造区域创新增长极,一批创新载体集中搭建。加快提升区域创新整体效能,全力推进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制定印发了《实施方案》,新备案11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机构,新增1家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启动开展了烟台(国际)技术市场建设,成果转移转化体系日益完善。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首次突破百亿元,同比增长20%。积极参与高新区园区体制机制改革、自贸区烟台片区建设方案制定等相关工作,着力激发区域创新活力。实施“创新平台升级培育工程”,2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升级为省级示范中心,总数达到25家;新增备案院士工作站13家,总数达47家;1家科技企业孵化器通过国家认定,总数达到10家。争取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落户烟台,成为全省首批建设的4个省实验室之一。深化“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争取西安交大、中船重工七〇二所等高校院所支持,联手6名院士,组建了明石创新产业技术研究院,并牵头成立“山东省微纳传感技术与智能应用创新创业共同体”,进入全省首批公布的5家共同体建设行列。
四是聚焦双招双引,加强合作交流,一批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深度融入全球创新链条,吸引更多创新资源,助力产业发展。在高端研发机构引进方面,协调推动市政府与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科烟台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签约落地。密切与中科院兰州化物所互访交流,推动合作共建“中科先进材料与绿色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12月16日,举行了签约仪式。组织召开了第二届中国(烟台)海工装备国际研讨会,来自乌克兰、挪威等国家的专家学者50余人参会,进一步提升了我市在海工装备技术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在先进技术引进方面,举办了“中科院过程所烟台成果推介会”“烟台分子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成果推介会”“中科院服务烟台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果发布会”等系列活动12场,共发布成果700余项,达成合作意向150余项。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方面,全年共培育国家“万人计划”、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省级以上各类人才23人,引进较高层次外国人才600余人,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全年共组织院士学术交流活动18次,来烟院士30余名,是历年来最多的一次。牵头做好山东省院士恳谈会组织发动工作,邀请8位院士参会。承办高端外国专家山东行烟台站的考察接待工作,共25名外籍专家参加,达成合作意向16项。
五是聚焦创新生态打造,深化科技管理改革,一批创新举措加快实施。在创新改革方面,围绕规范项目管理,重新修订《(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重点研发计划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在评审立项、监督管理等各个环节做到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坚持流程再造,将“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纳入“一次办好”事项,编制服务流程,办理时限由30日压缩为15日,实现了“全程网办”和“零跑腿”。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25项主要业务工作逐项进行流程梳理,从办理条件、办理时限、申报材料等方面予以规范,明确业务办理流程图,提升了整体办事效率。在科技金融方面,全面深化“科信贷”“成果贷”业务,积极搭建银企对接桥梁,共帮助11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银行放款约5.9亿元,其中“科信贷”34笔1.1亿元;“成果贷”92笔约4.8亿元。在创新服务方面,为满足科研人员“一站式”免费获取科技文献的需求,开通了“烟台市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文献保障率达90%以上。目前,平台注册用户超过3100余个,访问量突破31万人次,文献下载量超过2万篇,使用范围不断扩大。
我们热忱希望媒体朋友们,一如既往地关注、支持烟台科技创新工作,以专业的视角挖掘、宣传烟台科技创新工作中的新亮点、新成果,为加快烟台创新驱动发展而携手努力!
14:41
2019年烟台市招商引资工作情况通报
市投资促进中心副主任 姚建军
各位记者朋友: 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市委宣传部组织的“2019,高质量发展的这一年”新闻发布会,并向大家介绍一年来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情况。借此机会,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烟台市招商引资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2019年是烟台市招商引资工作浓墨重彩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全市上下积极应对全球跨境投资持续萎缩、招商引资竞争日趋激烈等严峻挑战,主动担当,奋勇拼搏,实现了主要招商指标全线飘红。1-11月,全市合同利用市外资金4839.5亿元,增长17.3%,其中合同利用内资4453.1亿元,增长12.9%,合同利用外资55.2亿美元,增长99.5%。实际到位市外资金1257.8亿元,增长41.2%,其中实际到位内资1155.6亿元,增长48.8%,实际使用外资14.6亿美元,增长14.3%。引进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151个,合同总投资4476.1亿元。引进三类500强项目96个,合同总投资1959.6亿元,其中世界500强项目35个、中国500强项目51个、民营500强项目10个。预计全年合同利用市外资金5044.1亿元、增长14.1%,实际到位市外资金1384.6亿元、增长26%;合同利用外资59.8亿美元、增长34.7%;实际使用外资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引进三类500强项目100个、10亿元以上项目155个,均超额完成全年任务目标。主要呈现以下亮点:
一是招商体制改革纵深推进。按照“专人、专门、专注、专业”的原则,完成了市县两级内外资招商工作职能的整合,各级政府普遍强化了招商队伍建设,全市专业招商机构总数由改革前的31个增至目前的56个,一线招商人员由改革前的666人增至目前的1335人。创新构建起“1+8+3+3+X”招商工作体系,在投资促进中心这一招商统筹单位的基础上,新设立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与大健康、海洋经济、航空航天、数字创意等8个新兴产业招商办公室,驻北京、上海、深圳3个境内招商代表处。依托国企平台,在全省率先成立专业招商公司——烟台国诚誉丰招商服务有限公司,设立了驻日本、韩国、香港3个境外经济合作中心。创新招商方式,积极开展委托招商、顾问招商、基金招商,以“外智”“外脑”助力招商引资。推动市县两级与安永、德勤等国内外知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聘请10位跨国公司高层为烟台市新兴产业国际咨询委员,注册成立了总投资20亿元的集成电路产业等基金,有效促成了总投资10亿美元的芯片封测等项目落户烟台。
二是重大招引平台精准搭建。变招商引资为产业组织,聚焦重点、靶向对接,精心准备推介资料和宣传片,深入研究企业特点和合作点,使招商工作更精准、更高效。一年来,共举办或组织参加各类招引活动105场。针对重点国别合作,举办了中日韩青年创新创业论坛、百家韩企烟台行、百名台协会长烟台行、中德项目对接会等活动,参加了日韩出访、欧洲出访、鲁新经贸理事会等省级活动,深化了与日韩、台新、欧洲等重点国别、区域的合作。针对重点片区开发,举办了幸福新城投资推介会、海上世界项目招商会、青年企业家创新发展国际峰会烟台市专场等活动,深入推介幸福新城、高铁新区、金山湾区、八角湾中央创新区、烟台海上世界、芝罘仙境、空港新区、夹河新城、牟平新城等九大片区。针对重点企业群体,举办了上海市奉贤区企业家走进烟台、烟台市与浙江民营企业家对话会、“仙境海岸·鲜美烟台”—2019(杭州)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对接会、上海新旧动能转换项目洽谈会、跨国公司(烟台)新兴产业对话会等活动,推进我市企业与各个层面的务实合作。针对重点产业园区,分别赴韩国、日本、意大利等地推介中韩、中日、中意产业园,促成中韩科技孵化基地、丰田自动织机电动汽车压缩机、爱尔泰工业园等项目落户。针对重点展会平台,组织招商干部广泛接洽“2019世界工业设计大会”、“2019医药创新与发展国际会议”等展会的参会参展企业,推进投资合作事宜。
三是招商工作合力持续聚集。市级领导坚持带头抓招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带队赴杭州、上海、北京、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走访会见客户,累计赴省外洽谈推进项目73个,投资额1953.7亿元,其中内资1676.6亿元、外资39.6亿美元,东方航天港、中国海工北方总部、智路资本等重大合作项目取得积极进展。市直部门立足职能抓招商,50个有任务指标的市直部门合计走访(接待)三类500强企业526批次,合同引进市外资金267.2亿元,实际到位市外资金59.5亿元。专业部门精准出击抓招商,市投资促进中心走访(接待)三类500强企业134批次,引进内资项目4个,合同利用市外境内资金78.2亿元,引进外资项目6个,总投资8704.9万美元,传化物流、中南高科智能制造园、微软混合现实与智能制造创新基地等优质项目先后落户烟台。招商专班发挥“四专”精神抓招商,11个市级招商专班发挥“四专”(专人、专门、专注、专业)精神抓招商,签约引进绿天使高新技术产业园、蓝智通研发基地、新能源网约车运营平台、木牛科技、珍生康达生物技术等17个产业项目,合同利用市外内资113.9亿元,合同利用外资1亿美元;形成首接招商项目123个,计划总投资1500多亿元。
四是日韩投资合作全面提升。以中日韩三国合作20周年为契机,发挥毗邻日韩的区位优势,2019年烟台市将与日韩合作提升到新高度。年内,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相继率团访问日韩,开启全面合作新征程。3月下旬,以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陈飞市长率团出席日韩山东周系列活动,成功举办烟台—东京经济交流与创新合作对接会、中国烟台(首尔)投资恳谈会等大型对接活动,共签署合作协议24份,协议投资额4.4亿美元、贸易额3.7亿美元,涉及智能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医疗器械、高端化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领域。12月上旬,以推介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为主题,张术平书记率烟台代表团,随同省代表团访问韩国、日本,共参加和举办8场重大活动,接洽日韩知名企业、商协组织代表300余人次,走访世界500强企业和知名跨国公司10家,对接推进5个在谈重点项目,签约19个合作机制、平台和项目,涉及投资额约20亿美元。前11个月,烟台市合同利用韩资5.8亿美元,增长160.5%;合同利用日资3.1亿美元,增长83%。
五是重大活动签约项目稳步推进。按照市委市政府“三重”工作部署,调度推进2018年市级以上重大推介活动上签约的投资总额6230亿元的115个招商项目,积极协调解决土地、规划、环保、建设等问题。截至12月底,95个项目完成工商注册,注册率82.6%;64个项目开工(运营),开工(运营)率55.7%;累计到位市外资金355.2亿元。其中,“香港山东周”、“儒商大会”等活动签约项目落地率达到100%,排名全省第一。
六是外商投资服务机制深入实施。在市县乡三级设立1152名服务大使,实现对全市外资企业全覆盖,大使数量居全省首位。开展外商投资服务提升年活动,出台《烟台市外商投资投诉处理办法》、《烟台市外商投资投诉工作机制》。开通外商投资投诉热线,开展“化解外商投资企业历史遗留问题”等活动,印发《外商投资服务手册》、服务监督牌,累计协调解决企业诉求120多项,圆满解决了困扰大宇造船十多年的保税货物免征港口建设费问题。前11个月,推动81家外资企业增资,新增合同外资8.4亿美元,增长26.3%。 以上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英明决策,得益于各县市区、各部门的积极参与、共同推动,得益于全社会的大力支持、热心帮助,借此机会表示衷心的感谢!
14:39
“2019,高质量发展这一年”
——全市招才引智工作情况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李少娜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下面,由我通报一下2019年全市招才引智有关情况。
2019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烟台市立足自身实际,大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和引领发展战略,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全市人才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去年新增各类人才4.8万多人、高层次人才6500多人,各类人才达到180万人,高层次人才达到9.2万多人;引进省级以上重点工程人才470多人,4人入选国家特聘专家、7人入选省“齐鲁之约”泰山人才,数量均居全省第一位;2人入选省“一事一议”顶尖人才,占全省1/5。在全国各地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我们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得益于有力政策优势强化、重点工程牵引、引才渠道拓展、平台载体搭建、服务措施优化,为人才能够引得进、留得下、用得好营造了良好环境和氛围。
一、在提供政策支持方面。立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着力打造优势,去年以来先后出台了高层次人才交通补贴、“人才贷”风险补偿、金融高端人才奖励、“烟台工匠”建设工程、基层名医选拔管理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更大力度吸引和支持人才在烟创新创业。比如,对受邀来烟交流对接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提供2000-5000元交通补贴;对符合条件的高端人才提供最高1000万元无抵押、无担保的“人才贷”,等等,受到人才一致好评。前期,按照市领导要求,我们又成立政策起草小组,研究制定突破力度更大、竞争力更强的综合性人才政策,目前已形成初稿,初定“人才新政10条”,下步将加快推出,提供更大支持。同时,各县市区也陆续推出创新性人才政策,龙口市出台“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扶持”“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补贴”等政策,大力度吸引人才创新创业;莱山区把高级技工等技能人才纳入“莱山英才计划”补贴范围,构建起立体化政策体系。
二、在强化工程聚才方面。聚焦产业发展需求,注重发挥重点人才工程聚才用才作用,加快引进集聚“高精尖缺”人才。全职引进了首个诺贝尔奖物理学奖获得者,实现了诺奖引进零的突破,将发挥其国际前沿技术,填补我国技术空白,引领我市智能制造产业迈向新高度。另外,推荐22人入选省泰山学者、16人入选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5人入选省外专“双百计划”,数量均居全省前列。评选2019年“双百计划”高端人才(团队)47名,省级以上重点工程人才占比达45%。截至目前,“双百计划”已评选8批共326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创办科技型企业83家,实现了“引进一批人才、集聚一批团队、创办一批企业、带动一方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在拓展引才渠道方面。一方面,视野向外揽才。举办2019中国·烟台海内外精英创业大赛,在北京梅地亚新闻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面向全球招引优质人才项目,共征集海内外项目517个,117个项目入围总决赛并获奖,陈飞市长出席颁奖仪式并为获奖选手颁奖。开展2019年“名企名校行”专项招聘活动,发布人才需求2871个,累计接洽高校毕业生5860人次,达成引进意向1034人。全市各级纷纷行动,共赴外组织人才对接活动260多场次,设立引才工作站169处,构建了面向全球的引才格局。芝罘区建成数字化“芝罘英才”地图,工作经验入选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案例。牟平区在韩国、新加坡设立引才工作站,对外招才引智渠道进一步畅通。另一方面,眼光向内纳才。把举办交流活动作为招才引智的重要抓手,积极为人才与企业合作牵线搭桥。今年以来,先后举办2019“新动能”产才交流大会、中国人力资本论坛、能源年会暨人才交流大会、中科院博士后烟台行、全国重点高校优秀毕业生(烟台)推介会等大型活动10余场,吸引400多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烟交流对接,达成合作意向150余项。莱阳市举办“高层次人才梨乡行”活动,海阳市开展“海阳骄子归乡恳谈会”,吸引集聚了一大批创新创业人才。
四、在搭建发展平台方面。一是着力搭建产才融合平台。依托中德工业设计中心,设立了全国第一家省级研究院—山东省工业设计研究院,建成8个工业设计创新服务平台和2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引进落户10个全球工业设计领军企业,汇聚了一大批相关领域优秀人才。栖霞市与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合作设立我国东部地区首个苹果试验站,实现了产才融合、互促共进。今年以来,全市新获批省级以上人才平台45个,以产引才、以才促产的平台基础进一步夯实。二是积极打造校地融合发展平台。建立校地合作联席会议制度,设立6000万元的校地融合发展资金,统筹推动驻烟高校人才引进、学科建设和平台创建。打造校地合作示范基地,先后与8所院校确定战略合作关系,入驻项目29个。招远市发挥“三高校招远研究院”平台作用,打造了集引进、孵化、教育、培训、认证于一体的人才工作“全产业链”。三是加快创建新型发展平台。开发区八角湾国际人才港推出“八角湾英才”计划,哈尔滨工程大学烟台研究生院、山东省农科院胶东半岛创新中心等项目先后落地;高新区获批我市首家国家级“海智计划”工作基地。中国烟台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入驻知名服务机构达到52家,孵化上市机构2家,实现产值17亿元,引进硕士或中级职称以上人才3000余人;烟台高层次人才创业园新入驻优质创业项目77个,同比增长75%。新动能产业技术研究院与我市企业共建11家协同创新中心,引荐104名国家特聘专家来烟对接,25名专家达成合作意向,12名专家落地设立公司。
五、在优化服务保障方面。突出精准化、高效化服务导向,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让每一位来烟发展的人才都能安心、安身、安业。一是政治引领聚人心。开展“十佳创新人才”“创新创业榜”评选活动,在全市年度总结大会上,邀请获奖人才到主席台就坐,以实际行动让人才有地位、受尊重。深入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创新实施人才联系服务“四个一”模式,通过举办高层次人才进修班、“为人才讲党课”等形式,不断增强人才政治认同感和向心力。二是精准服务暖人心。兑现人才资助、购房补贴等扶持资金4200多万元;办理发放省“惠才卡”31张、市“优才卡”74张,协调办理人才服务事项120多人次,推动28个景点对人才免费开放;加快建设毓璜顶医院国际特需门诊,开展“人才健康体检周”活动,为90多名人才免费健康体检,进一步提升了人才获得感和满意度。福山区投入1.5亿元建成266套人才公寓,实现人才“住有所居、拎包入住”;莱州市设立“人才之家服务点”,统筹开展人才联系服务工作;蓬莱市为人才发放“仙境惠才卡”,为人才提供免费健身、免费观影等特色服务。三是舆论宣传揽人心。开展“书记谈人才”专题宣传活动,制作播放《专家力量》系列宣传片,广泛宣传“十佳创新人才”的先进事迹和科学精神,在《人民日报》《大众日报》等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刊物发稿100余篇,重才爱才的舆论氛围进一步浓厚。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烟台市人才工作发展的关键一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突出产业和人才融合主线,以人才需求为出发点,坚持问题导向、品牌意识,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以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为核心,深化政策机制改革、引育模式创新和人才生态优化,聚力提升人才发展水平,为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市、海洋经济大市、宜业宜居宜游城市和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提供强劲人才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