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09:45
主持人:深度对话校长,实践经验分享。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由水母网和烟台开发区教体局共同主办的烟台首档大型教育视频访谈栏目《校长面对面》的访谈现场。今天来到我们直播间的嘉宾是开发区第九小学校长杨帅。您好,杨校长。
09:50
杨校长: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非常感谢水母网和开发区教体局给我们这样好的机会和平台,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学校教育,让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谐一体地发展,为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最有利的条件。
09:50
主持人:访谈一开始,首先请杨校长简单地介绍一下咱们的学校。
09:50
杨校长:好的,主持人。开发区第九小学是目前开发区最年轻的一所公办学校,它的历史只有三年。它位于贺兰山路和黄河路交界处,2013年9月份,第九小学以金城小学的分校名义正式开班招生,学校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0多平方米,其中教学楼5900平方米、实验楼3300多平方米、风雨操场1000平方米、餐厅2800平方米。学校设有300米环形塑胶操场一个,基建总投资4000多万元,设置规模为30个教学班。学校是按照《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进行配备的,其中部分教育教学设施配备高于省定标准。投资300多万元,按照高质量、高要求,建有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舞蹈教室、综合实践探究室、录播教室等等。所有教室内均安装了“班班通”和校园网。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非常的优越和舒适。2015年8月份,咱们第九小学开始独立招生办学。
09:50
主持人:杨校长,您还记得我们九小在2013年刚建校的情况吗?
09:50
杨校长:记忆非常清楚,印象非常深刻,我想这是自己教学生涯中非常难忘的一段经历。
09:51
主持人:那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吗?
09:51
杨校长:2013年9月1号,第九小学是以金城小学分校的名义进行开班的。当时是范淑杰校长兼任两个学校的校长。学生有315名,包括从金城小学自愿分流来的一、二、三、四年级各一个班的学生还有一年级4个班的新生。当时我们的教师是19名,包括13名金城小学支教的教师,3名应届毕业生和3名其他兄弟学校调入的教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与金城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步进行,应该说第九小学现有的发展局面、取得成绩与依托金城小学办学是密不可分的,它继承了金城小学朴素、扎实、勤恳、团结的工作作风和严谨、扎实的教风,在范校长的带领下,19名第九小学的开拓者开始了新的教育旅程。
09:51
主持人:听了您的介绍,就是说第九小学有今天,与范淑杰校长和开发区教育同仁们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今天我们访谈的主题是“与学校共成长,做最好的我们”。杨校长,您和您的团队已经陪着第九小学走了三年的历程,大家也是在一起地成长,回顾这三年您觉得学校的变化大不大?
09:51
杨校长:非常大,而且我觉得我们第九小学这三年来的变化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在这三年的发展历程当中,我们是人气爆棚,管理更加规范,制度更加健全,孩子们和老师们生活的环境更加靓丽优美。
09:51
主持人:听了您刚才的介绍,我们在最开始建校的时候,一年级只有4个班的新生,今年是达到了几个班?
09:51
杨校长:今年一年级的学生达到了6个班,而且是4个班54人,两个班55人。
09:51
主持人:与三年前相比,您觉得咱们学校最大的变化在哪?
09:51
杨校长:我觉得随着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社会各界,尤其是我们片区的家长,对新建校的认知度有了很大的提升。从2013年刚开始办学时,家长或者社会人员对学校的观望、质疑、不信任的态度,到现在对我们学校的办学给予很大的肯定和信任,我觉得这是学校最大的变化。
09:51
主持人:您还记得刚开始办学的时候,家长对咱们学校和老师的这种质疑、观望和不信任,那段时期,你们是怎么度过的呢?
09:52
杨校长:经过三年的发展,第九小学在开发区工委管委的支持下,在开发区教体局的领导下,在九小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第九小学已经成功地实现了开门红,它已经成为了一所家长肯定的家门口的优质学校,在社会上有了一定的美誉度。学校以“遵循规律,以人为本,铸造每一个孩子的精彩童年,打造每一个教师的幸福归属”为愿景,以“学以致道 九九归真”为办学理念,以“博学不穷 笃行不倦”为校训,坚持“文化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思路,推进学校科学发展、优质发展、特色发展。三年以来,学校在师德提升、教师队伍建设、常规管理、学生德育管理等方面下了很大气力。从建校来,开发区第九小学在开发区教体局的历年的考核中一直名列前茅,而且教育教学质量一直位居前列。目前,学校学生数量已经从2013年的315人扩张为现在的1204人,教师数量从当年的19人扩张为68人。班级数量从我们建校时候的一、二、三、四,四个级部的7个班,到目前五个级部的24个班。短短的三年,学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应该说进入了疯狂的、非正常扩张阶段,这给我们的办学带来了很大压力,当然,这也是我们的动力。
09:52
主持人:其实这些数字的变化也说明了家长和社会对咱们学校的一种肯定。俗话说的好“宁干三黄,不干一开”。学校在这三年当中所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09:52
杨校长:现在回想起来,跟随九小一起成长的日子就是我们的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管理经验的增长和同事们之间相互协作,这种友谊的情感,这都是我们宝贵的一笔财富。我们的中层团队是比较年轻的,而且管理经验是比较缺乏的。但是,我们的教师管理团队都是从一线教师上起步的,他们的实干能力特别强,业务能力很强,在教师队伍中比较有威望。踏实肯干、吃苦耐劳,而且责任感特别强,有力地影响和带动了教师很多的发展。很多的困难是在“人多力量大,人心齐泰山移”的干劲面前,也就不再是困难了。目前,影响学校发展的最大的一个困难就是师资队伍的年轻化。学校教师队伍不仅增长幅度大,而且还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年轻,教师的平均年龄不到30岁,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占到了学校总教师人数的81%,随着国家生育政策的影响,68%的教师要面临着生育的问题。这意味着学校在教师任课安排上存在不稳定性和不持续性,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也是有一定影响的。
09:52
主持人:刚才听了咱们杨校长的介绍,我的感觉是校长现在特别希望能够有一些中坚力量的这种骨干的老师加入到我们这个团队来?
09:52
杨校长:非常迫切地需要骨干教师。
09:52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一所优质学校的发展,需要的就是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最好就是能够出现这种梯级的教师队伍,老中青的这样。现在您所面临的情况就是不得不面对这么多年轻的教师,那我们学校和您是如何来打造和培养年轻教师,让他们能够快速地成长起来?
09:52
杨校长:年轻的教师们也是学校非常可贵的资源和宝贵的财富。虽然年轻的教师们教学经验不足,班级管理经验不够,但是,在他们身上也存在了很多的优点。比如说,年轻教师时尚感非常强,热情、干劲特别足,跟孩子们能够打成一片,能够知道孩子们心里在想什么,喜欢跟孩子们玩到一起去。创新意识也非常强。我们在每年面对十几个或者是将近二十个刚毕业的年轻教师的时候,我们有非常大的压力,但是我们也是很有信心的,在青年教师的培养上。年轻教师来到九小的第一课就是“正师风 强师德”。学校是塑造孩子美好心灵的地方,老师的一举一动就是孩子眼中活生生的教材。首先教师就应该是一个向善的、尚美的、有爱心的人能够去影响孩子。年轻的教师们大多是八零后、九零后,有时候我们看他们,我们也觉得他们自己就是孩子。所以他们到学校之后,我们就通过观看学习优秀教师的典型事例,学校内部的优秀教师大讲堂,还有师风师德的演讲比赛等活动,来引导年轻的教师们能够快速地爱上教师这个岗位,认识到这是一个良心活,我们必须把它做好的一个事情。在每年的教师节,也就是我们的校庆日里面,我们会隆重地举行各种各样的以教师为主角的活动,在这些活动当中,让老师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展现自己的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在校庆日里,我们有一个特别的活动,就是拜师活动。年轻的教师要给师父献花,师父要给年轻的教师几句心里的话、工作的寄语等等。这样能够在最短的时间让年轻的教师适应学校的氛围收获这种亦师亦友的情感。在师德考核方面,我们学校还有着一条铁的规定,就是任何教师不得与家长有金钱、物质方面的来往,我们希望每一个教师都能够坦坦荡荡、有尊严地面对每一个家长和孩子。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师者要抵御住诱惑,坚守这个清贫的岗位,淡泊名利,展现我们为人师者美好纯洁的形象。
09:54
主持人:听了杨校长的介绍,我也听出来了,咱们学校首先是对年轻老师是从德开始培养,然后再做业务的培养。那我们除了师徒结对活动外,还有哪些活动能促进年轻教师的成长呢?
09:55
杨校长:一名年轻的教师自然成长的时间应该是三年到五年。但是目前介于学校的的这种状况,我们已经没有条件允许老师的自然成长,我们的目标就是让老师在一年内快速适应岗位,能够比较自信地站立在讲台上去面对家长和孩子。我们在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上可以说是全方位、多途径地去打造他们。我们以教师的学和严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读书活动为引领,开始教师的打造之旅。在师徒结对活动中,我们对师父和徒弟的工作有着明确的分工考核。徒弟必须先听课才能上课,在上课前徒弟必须把备课提前说课给师傅听,要听取师傅的建议和意见,这样才能去上课。每个月雷打不动的青年教师汇报课,就是面向全体教师展现自己在这一个月的成长结果。我们鼓励年轻教师跨学科、跨级部去听课,学习不同学科的教师的授课语言和风格,在知识结构上能够做到学科整合,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我们学校“月有主题”的教学活动也极大地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从学校领导的示范课、骨干教师的观摩课、“合作学习”的专题研讨课,同备课组的“一人三课”和“多人一课”活动已经成为学校的常态工作。
09:55
杨校长:在这些活动当中,我们的青年教师勇挑重担,积极参与,认真学习实践和反思,成长得特别快。这个学期开始,我们进一步创新活动形式,开展了骨干教师教学月活动。比如说每个月我们推选出一名德才兼备的教师,以他的名字来命名这一个月的教学活动,在这一个月里面,他是向全体教师全过程地开放自己的课堂,主持“青年教师大讲堂”这样的活动,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为青年教师答疑解惑。在课堂主阵地当中,我们还紧紧地抓住了家常课这个抓手。我们学校的传统就是所有人的所有课堂都是开放的,无时无刻不在开放,任何一名教师都可以随时推门听课,而且是逢听必评。家常课最能够看出教师的专业素养,能够看出老师的教学功底,也能够在第一时间里发现教师的教学问题和发掘教师教学风格的独特之处,也最能够看的出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关注程度也能够让我们在第一时间内发现教师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以及学生课堂上的状态。所以我们组成校级骨干教师工作室,专门来听评青年教师的家常课。在家常课中,新授课还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我们往往关注的是教师的讲评课、练习课、复习课、测验课等等,因为这些是教师们不太关注、投入的精力比较少、思考的比较多,但是往往这些课对孩子们学习质量的提升是有非常大的影响力的。我们往往在一节课中发现问题,就会发动全备课组的教师一起来寻求解决方案,一块来探究这些大家不太关注的这些课的教学模式来进行研讨,我们就是来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效和高效。
09:55
主持人:在咱们九小,其实学生听到40分钟或45分钟的课,在背后我们的老师可能已经讲了好多遍了,也会有一个老师的课背后会有许多老师一起来给他出谋划策。那有年轻人的地方其实也有个好处,他就是一个个性张扬的地方。在学校采访时,我们发现咱们学校有个数学老师,他的衣着打扮比较前卫,但是他的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学生都特别愿意听他的课,聚精会神地盯着他,学习的成绩是不是也比较优秀。作为校长,您是怎么看待年轻老师的这种个性张扬?
09:55
杨校长:学校80后、90后老师很多,他们也往往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老师。九小的老师在着装上都是比较朴素的,包括90后的教师也是非常朴素的,他们这种时尚感很强,知道孩子们喜欢什么,他们就能够跟孩子们聊什么,所以老师的这种个人魅力,往往吸引着孩子们在他们的课堂上认真地表现,是这样的。青年教师他们创新的意识很强,不太喜欢因循守旧,喜欢琢磨自己的课堂、琢磨自己的教学、琢磨自己的孩子,所以这一块,我们都非常的欣赏、非常喜欢,而且我们也非常鼓励年轻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上出点子、出新点子,在自己的班级管理上有新的风格出现。像我们刚刚聊到这个数学老师,我们在听课的过程当中发现,在他的课堂上,孩子们的眼睛都是亮晶晶的,专注力特别强,每一个孩子都积极踊跃地举手发言,这其实就是他自己的个人魅力所在。所以我们非常鼓励年轻教师创新、出新,我们也包容他在创新、出新过程当中出现的一点点的失误,我们愿意去扶持他一起走。
09:55
主持人:看着他一点点地成长起来。刚才咱们聊了这么多,可以看出九小在咱们青年教师的培养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校长,您觉得现在咱们学校老师们的成长有没有达到您预期目标?
09:55
杨校长:我感觉是基本达到,目前九小的状态是教风正、学风浓,这个学不仅仅是指我们的孩子们,也包括了我们的老师。早晨我们在学校里巡查的时候,老师的办公室里基本都是空的,老师要么是在上课、要么就是在听课、要么就是在进行教学研讨,包括我们每周二晚上有一个集体教研的时间、集体备课时间。老师们聊家常的很少很少,大多数时间都在很认真地研讨自己的教学问题。这三年以来,年轻教师慢慢地都在学科上崭露头角,我们也给年轻教师压担子,有很多的比赛活动,我们都积极地鼓励年轻教师参与,他们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我们的团队一直采用包容、悦纳、欣赏的眼光来对待每一位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机会,让他们露面、展示才能、创造机会,让他们去获奖,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所以我说现在九小年轻教师是干得一包劲。
09:55
主持人:其实更多的这种机会让他们露面、展示才能,包括让他们去获奖,也是对他们自己付出努力的一种肯定。对于咱们这个年轻的学校和您背后年轻的团队,您最想对他们说点儿什么?
09:56
杨校长: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两面性,年轻的学校从另外一方面说,它可以摆脱很多传统教育管理的束缚,更好地与多元化的现代管理模式接轨。年轻的师资团队就意味着无限的可能与希望,无限的梦想。只要自己想成长,九小愿意为所有的青年教师提供平台和机会。我们也希望每一个年轻教师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都能够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每一个孩子对我们来说都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让我们为孩子们的快乐成长而努力工作,用爱心去浇灌,用真情去感化,用智慧去启迪,用人格去熏陶,用理想去塑造千差万别的孩子们。当我们的孩子离开第九小学的时候,我们希望孩子们带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获取知识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对理想、对未来、对美好明天的渴望和奋斗。
09:56
主持人:我们也相信,咱们九小的老师在杨校长的带领下,肯定是做得越来越好,九小的发展一定也会越来越好。我们在采访的时候也发现,九小除了年轻的老师自己比较有个性、有想法之外,我们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咱们学校的食堂和其他学校的食堂不太一样,员工大部分是学生家长,您当时这么做的初衷是什么?
09:56
杨校长:民以食为天,学校食堂饭菜的卫生、安全、健康是保证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关键,这是我们所有的家长和所有老师最为关注的一个焦点,我们必须要抓好,不能有半点闪失。在学校开办之前,学校是没有任何的食堂管理经验,尤其是家长对一个新建校的态度,他是持一种质疑、怀疑、不信任的态度来看你这个学校的。那我们就想,怎么样才能打消家长的顾虑,让家长对学校的食堂管理是非常放心的。我们就想到了其中的一个策略,就是真正地把食堂开放,让家长真正参与进来,参与到食堂的管理,参与食堂工作的全过程,所以我们的就是面向学生家长招聘职工,这样的话,家长既是食堂的工作员工,又是我们这个食堂食品质量的监督员,这样的话,省了我们不少的力,而且这也是非常有效的一个管理办法。
09:56
主持人:家长也挺愿意参与到我们这个工作中来的?
09:56
杨校长:他非常愿意,因为他的孩子在这里,而且他关注食堂,他可以全程参与到这里来。到目前为止,九小的食堂共有14名员工,有10名是咱们九小的学生家长,而且咱们的大厨师就是咱们学校一年级的学生家长。
09:56
主持人:我们实施这种方法之后,您觉得取得的效果怎么样?
09:56
杨校长:我们认为效果非常好。
09:57
主持人:这10位家长就可以代表全校的学生家长是吧?
09:57
杨校长:对,一个是自己的孩子在食堂就餐,所以他们在食品的制作方面更是用心,这样的话,孩子的饭菜也带着家里的味道,带着爸爸妈妈的味道。他们能够最大化地保证学生的就餐卫生和就餐质量。学校还成立了以家委会为代表的膳食委员会,由班级的家长代表制定每周的菜谱,我们就是把菜谱的制定权,全部放给家长,由家长来制定,然后向全体家长进行公开。所有师生、员工吃的是一锅饭,喝的是一锅粥。我们充分利用食堂资源,不定期地邀请家长和学生一起参与到学校食堂管理来。每年的元旦我们都会邀请家长到食堂跟孩子们一起包饺子庆祝元旦,参观食堂。这样的话,家长对我们的食堂管理会非常放心。在2014年我们学校食堂获得了烟台市“四心食堂”的称号,在2016年我们获得了烟台市“星级食堂”的称号。
09:57
主持人:其实让家长更多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对于学生和家长之间也是非常好的一个良性的发展。其实管理一所学校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跟学校一起成长的这三年,您还有什么要跟我们大家分享的?
09:57
杨校长:虽然九小的起步比较晚,但是我们一直在努力地追求,在校园里面,每一位师生都能够追求真知、奉献爱心、实现自我,感受快乐和成功;在校园里,大家结伴成长,对学校都充满了一种感激之情、眷恋之情;在校园里,人人都能够享受一份爱,人人都有发展的机会,人人都体验着追求的快乐;无论是教师、孩子、家长,还是我们社区的朋友,非常感谢大家一路的支持、陪伴和鼓励,我相信在九小人的努力下,我们一定会陪伴着第九小学走得更高、走得更远。
09:57
主持人:我们也相信,也期待那一天。
09:57
杨校长:谢谢。
09:57
主持人:由于时间的关系,本次的访谈已经接近尾声,非常感谢杨校长在百忙之中来到了我们的现场,也非常感谢怡林速录对我们本次访谈的大力支持,如果网友想对第九小学有更多的了解,可以登录水母网,也可以关注我们公众号校长说事。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