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4
08:55
主持人:深度对话校长,实践经验分享,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由水母网和开发区教体局共同推出的烟台首档大型教育视频访谈栏目《校长面对面》的访谈现场。今天来到我们直播间的是开发区古现街道中心幼儿园园长陈妍竹。您好,陈园长。
08:55
陈园长:你好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
08:55
主持人:陈园长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已经有很多年了。今天我们就围绕“幼儿家庭教育”来聊一下家长应该如何来培养自己的孩子。首先请陈园长给网友介绍一下幼儿园的基本情况。
08:55
陈园长:我们古现街道中心幼儿园成立于2014年11月,到现在也是刚刚两年多的时间。现在幼儿园班额是6个班级,大班、中班、小班各两个,在园幼儿198名,教职工23名,所有教师都持有教师资格证,大专毕业率100%。幼儿园老师的年龄非常年轻,是一支非常有战斗力、凝聚力的幼师团队。幼儿园室内建筑面积是2162平方米,户外面积是1100平方米,各功能室配备也非常齐全。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我们于2015年6月顺利通过了烟台市市级示范幼儿园评审,今年3月份我们将迎接山东省省级示范幼儿园的评审。在这里,我想借助水母网感谢开发区教体局领导这两年来对幼儿园工作各方面的指导,感谢开发区古现街道办事处的领导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为幼儿园以及孩子们配备了这么好的环境和条件,也感谢家长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配合,谢谢你们。
08:56
主持人:说到家庭教育,许多家长都不陌生。但是如何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去培养自己的孩子,尤其是第一次当家长的人,他们都还没有找到很好的方法,也有很多家长束手无策。陈园长以您多年从教的经历和经验来看,在咱们中国的家长在教育孩子这方面,存在哪一些不太妥当的方法?
08:56
陈园长:我觉得在当下咱们的家庭教育中,存在两种比较严重的不太妥当的教养方式。第一个就是溺爱,第二就是粗暴。今天我就想着重讲讲溺爱。溺爱在我们现在来看,应该有生活方面的溺爱。很多孩子都是现在从小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很多事情都是由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帮着他来做的,这样的话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性的意识都很难及时得到培养。有兴趣的家长可以看一下,每天上学或者上幼儿园的时候,你仔细观察也能看到很多孩子的学习用品,包括他的衣物等等,都是家长帮他在做的。这样的话我觉得时间一长,可能对孩子的独立性意识培养就会阻碍。 我还记得有一件事情,就是在幼儿园起床以后,我们有一个小朋友,老师问他:孩子你怎么不整理你的床铺?孩子就说:这是你们大人的事,不是我们小孩子的事情。一听觉得挺可笑的,小孩说的挺有意思的。但仔细一想,可能这个孩子在幼儿园,在家里他可能没有做过类似的事情,所以他就认为这些事情理所当然就应该是大人来做的。实际上其实有些事情完全是孩子可以自己慢慢锻炼着来做。在幼儿园,虽然是很小的孩子,我们也会让他学着自己整理床铺,整理自己的衣物,即使整理的不好,老师可能会帮他再重新整理一遍,但是我们也要从幼儿园小班开始慢慢锻炼孩子。实际上经过半学期,孩子这方面能力就会有明显的提高,所以希望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在生活上的溺爱要克服一下,要相信孩子,他也能够做好。
08:56
主持人:像您刚才提到的,比如自己来整理上幼儿园书包里的文具,包括像睡觉起来整理床铺,但是孩子在家里面的话,一般应该从几岁开始培养孩子的这种习惯?
08:56
陈园长:一岁到一岁半的时间,孩子就应该开始自己独立地吃饭,虽然他可能会吃的满桌子都是,但是我们要给他锻炼的机会。不要觉得孩子弄的满桌子都是,还是我们来喂吧。这样的话其实慢慢长了以后,就会养成一个到处追着跑,喂饭的习惯。
08:59
主持人:这种情况其实在很多家庭都会出现。
08:59
陈园长:对,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独立整理衣物、自己穿衣,在上幼儿园之前,两岁半慢慢开始根据自己孩子的能力,就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独立来做了。 还有一个,就是物质上的溺爱。现在生活好了,家家就这么一个宝贝,孩子想要什么,家长就给孩子买什么。如果不能满足孩子,孩子就会以哭闹的形式来让家长妥协,把这个东西给买到了。长此以往,这种物质上的妥协会让孩子产生拜金主义,崇尚物质主义。 在我们以往的学习过程中,我也听到过一个案例:一个孩子奶奶过生日,过生日的时候,爸爸就给奶奶买了一个生日蛋糕,孩子看到生日蛋糕就立马想要吃。爸爸说要等一等,可是孩子等不及了,发生了冲突,就把蛋糕给摔坏了。本来一个非常美好的生日庆典,被孩子这样的行为给打破了。发生这个现象的背后,家庭教育的行为我觉得值得引起我们的反思。
09:00
主持人:那您觉得像您刚才讲的案例,这个孩子的爸爸妈妈和他隔代的爷爷奶奶,他们分别应该怎么样做,通过这个事情来教育孩子?
09:04
陈园长:我觉得首先就是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应该采取一致的教育行为。不能说孩子出现问题了,就是爸爸妈妈管,然后爷爷奶奶又护着,说慢慢大了就好了。一定要有一致的教育行为,告诉孩子可以做的事情OK就可以,不可以的一定要坚持原则,告诉孩子不能做。
09:05
主持人:像刚才这样的,他把奶奶的生日蛋糕摔坏了,是不是要给他一定的惩罚?
09:05
陈园长:我觉得是可以的。但是惩罚的时候要跟孩子们讲清楚,因为他在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个孩子最基本的爱心,对奶奶的爱心他缺失了。还有现在国学里面经常提到的“首孝悌”,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孝顺,他也没有做到。所以说我觉得应该有一定的惩罚,跟孩子们讲清楚,奶奶是怎么爱你的,你这样做奶奶会很伤心。让孩子慢慢有爱的教育,这样我觉得对孩子来说,可能慢慢就会把他原来不当的教养方式改变过来。
09:05
主持人:那我们刚才提到的,像孩子犯了错,尤其是在他小的时候,他有一些行为准则做的不对的地方,我们应该给予他一些惩罚,可是这个惩罚,可能有的家长会觉得你不听话了我揍你几下,或者说我骂你几句这样的,你觉得是应该用这种的惩罚方式还是应该用其他的方式来惩罚?
09:05
陈园长:我觉得不应该用粗暴的方式,因为它也属于家庭教育中不当的教养方式。我们还是首先应该跟他讲道理,然后说出问题,就是你犯的错误在哪里,然后让他自己来说应该怎样做。如果你一味地打骂的话,那么小的孩子他并不明辨是非,他可能再遇到问题的同时,他可能也会用粗暴的形式来对待家人或者是朋友。所以我们在家庭教育中,也不要采取粗暴的这种教养方式,尽量以讲道理为主。
09:06
主持人:刚才陈园长您给我们讲的这些,现在在中国家庭教育当中,可能是家长普遍存在的一个不当的教养方式,那么妥当的教养方式应该是什么样子?
09:06
陈园长:我觉得妥当的教养方式首先应该是民主型的,但是民主型主要是做到要尊重孩子,要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相信孩子和我们成人一样,他都有一个吸收性的心智。家长不要用自己的主观意识来控制孩子,也不要过度地包庇或者保护孩子,相信孩子他有学习的能力,也相信他有自己纠错的能力。所以说要尊重孩子,把它放在第一位。 再就是要学会理解,倾听孩子,在我们的幼儿园阶段,孩子的年龄段比较小,他的一些想法、行为,作为家长有时候可能不理解,所以这时候我们就要多跟孩子沟通,听他说到底是为什么。 有一个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案例,我一直记忆的比较深刻。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到公园散步,散步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四岁的小女孩摘了公园里一朵非常漂亮的玫瑰花,这时候他没有把这个孩子给呵斥住,反而轻轻地问这个孩子:你摘这个玫瑰花是送给谁呀?孩子就说:我的奶奶病了,我跟奶奶聊天,告诉她说公园里的玫瑰花开了,可漂亮了。奶奶不相信,所以我就把它摘下来给奶奶看看,然后再把它还回来。苏霍姆林斯基听完她说以后,返身又带着这个小姑娘又回到了公园里去,又摘了两朵最大的玫瑰花送给了孩子。他对小女孩说:一朵送给你,因为你有一颗爱人的心灵。另一朵送给你的奶奶,因为她教育了你这么优秀的一个孩子。 所以通过这个案例,我觉得给各位家长包括老师引起一些反思。在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不要直接按照成人的想法去呵斥孩子,应该是多倾听孩子、理解孩子,看看他们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才这样做的。
09:06
主持人:其实也是多去理解孩子,去了解他内心的一些想法。
09:06
陈园长:对,再慢慢引导他。
09:07
主持人:其实现在对于家长来说,他们在回家陪伴孩子的时候,还有一个现在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回家陪孩子,我陪着你拿出手机来看个动画片,或者说是放一个故事,你觉得这样的陪伴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有没有利?
09:07
陈园长:这种陪伴方式在我看来应该也不是说特别妥当,因为它也不算是高质量的陪伴。首先,电子产品。我觉得应该尽量减少孩子与电子产品的互动,特别是小的孩子。一方面对眼睛不好,第二,学习的快餐化。其实真正的高质量的陪伴应该是家长和孩子应该有互动、有沟通、有引导。在这个陪伴的过程中,家长和孩子应该是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比如晚上在家的时候,和孩子一起读一本书,读一个绘本,在读的过程中妈妈讲,让孩子观察画面,孩子的观察力、口语表达能力自然而然慢慢就会有所提升。这个故事读完了,说了一个什么道理,通过跟孩子的交流,慢慢帮助他建立更好的人生观、价值观,这点非常重要。我认为这样的陪伴才是高质量的陪伴。
09:07
主持人:就是并不是单纯地听一个故事,而是应该在整个过程当中,其实对于孩子的各种思维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也都是一个锻炼和提升。
09:08
陈园长:让亲子更好进行一个交流。
09:08
主持人:我们再来说一个现在社会上普遍被提及的话题,就是“富养女儿穷养儿子”,您觉得这里面这个富养和穷养应该是指哪些方面?
09:08
陈园长:富养和穷养,穷养儿富养女在字面上来理解,好像都是物质层面的,穷养儿觉得应该让儿子多吃苦,女儿嘛就要惯着养。
09:08
主持人:物质上尽量满足。
09:09
陈园长:对,尽量满足她。实际上深刻剖析来说,他们应该都是指的精神层面上。作为家里有男孩子的,我们尽量培养他要做一个有责任的人,有担当,敢于挑战这几个方面,独立性要培养。作为女孩子其实更多的应该是情感上的疼爱、鼓励、信任,让女孩子筑建一颗坚强的心,对自己有自信。让她们多与外界交流,提升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性,这一点是作为女孩子应该着重培养的。而不应该是像大家以前的错误意识,就是物质上的多与少的评价。
09:10
主持人:那我们刚才聊了陪伴教育,然后也聊了现在社会上比较热点的话题“穷养儿富养女”。对于幼儿园和家长来说,其实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家长,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在教育的过程当中,还应该重点去培养孩子的哪一些能力?因为幼儿3-6岁,就像盖高楼、打地基一样,一定要做得很坚固,才会对孩子以后的成长会非常的有利。
09:10
陈园长:其实我们具体培养孩子什么能力,我们首先要了解教育最终的目的。教育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孩子要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健全的人格包含5个方面:有爱心、会学习、尊重人、有责任感、有自制力。这5个能力的培养,我觉得在幼儿阶段要打一个基础的话,归纳起来说是以习惯为主。主要是把孩子的各种习惯抓好了,才是培养这5种能力的基础。 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养成孩子良好的习惯: 第一我认为就是坚持性,坚持性很重要。我们都知道21天能初步养成良好的习惯,90天习惯才能内化成自己稳固的习惯。所以说作为家长,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坚持性。之前有一个家长,他就是特别注重孩子的活动,就是身体健康这方面,他每天晚上都会带他的孩子进行户外活动,不管是天气好还是天气不好。天气不好的时候就在室内进行,比如跳绳、散步、跑步等等。长期以来,他的孩子身体特别健康。我觉得这个习惯的养成对他以后的发展是终身受益的,咱们都知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第二在习惯的养成方面就是要求。作为家长要和孩子交代得清清楚楚,孩子知道应该怎样做,这是一个方面。 第三要形成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家长所有的行为和语言,因为孩子容易模仿,我们在要求孩子养成一个不玩手机的习惯,如果家长还当着孩子的面玩手机,你这个习惯提出来对孩子也比较苛刻,所以要给孩子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氛围。 第四要及时地表扬和评估。孩子这个习惯执行的非常好,家长一定要及时表扬给予鼓励,我相信要是做到这几点的话,我们的孩子应该会有一个全新的改变。
09:10
主持人:我想镜头前的网友看到今天陈园长给大家聊了这么多,我觉得大家应该也是受益匪浅,回去之后对于自己怎么样去培养孩子,教育孩子这方面也应该得到了一些方法。《园长的一天》发出去之后,也有家长给我们留言,想了解一下需要什么条件才能到咱幼儿园上学?
09:10
陈园长:我们古现街道中心幼儿园是位于古现辖区内,现在是在福康小区,我们现在是主要接收古现福康小区内的幼儿,先就近他们入学。
09:10
主持人:小区内的吗?
09:11
陈园长:对。在招生不满的情况下,古现辖区内所有的孩子都可以过来报名。
09:11
主持人:就是需要户口在古现之内的是吗?
09:11
陈园长:对,如果还是不满的话可以对外。
09:11
主持人:对外到整个开发区?
09:12
陈园长:对。
09:12
主持人:还有一个家长,可能比较关心孩子学习的方面。他提到孩子写字方面,在幼儿的阶段,写字应该掌握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
09:12
陈园长:其实关于写字这一块,在幼儿园是大班下学期开始提倡让孩子们学着拿笔,但是没有说要教给孩子,只是让他学会正确的姿势,没有说非要有写字的目标。因为孩子在幼儿阶段,他小指的发育以及骨骼都没有发育的好,不能让孩子过度去写字,实际上对发育是有影响的。所以在我们幼儿园是不提倡让孩子写字的。
09:12
主持人:就是不要拿笔写,但是可以拿笔画画。它这种的力度是不一样的,所以它的影响也是不一样是吗?
09:13
陈园长:是
09:13
主持人:由于时间的关系,本期的访谈就接近尾声了,非常感谢陈园长在百忙之中来到访谈现场,和大家聊了这么多关于“幼儿家庭教育”的问题。也非常感谢怡林速录对于本次访谈的支持。如果大家想对于古现街道中心幼儿园以及“幼儿家庭教育”有更多的了解,可以登录水母网,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校长说事儿”,谢谢大家。
09:13
陈园长:谢谢。